返回首页

“兵老师”讲“开学第一课”

时间:2025-09-1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主席强调,“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近日,中央宣传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在9月以“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為主题,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眾更加坚定自觉地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為全面推进强国强军事业凝聚强大正能量。

  又是一年开学季。不少学校将抗战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邀请抗战老兵、现役军人、退役军人登上讲台,给学生们带来别样的“开学第一课”。本期,让我们走进3所学校,一起聆听他们的“开学第一课”。

  9月1日,四川省安岳县岳石小学举行开学典礼,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国旗下,102岁抗战老兵吴绍卿在儿子吴天明的搀扶下走上讲台,举起右手,庄重地面向师生敬了一个军礼。30分鐘的脱稿授课,赢得10余次掌声。

  这是吴绍卿在该小学的“最后一课”。这堂课后,吴绍卿将学校“课外红色辅导员”的接力棒,传给儿子吴天明。

  作為安岳县年龄最大的“课外红色辅导员”,吴绍卿的“教龄”已有42年。自1983年退休后,吴绍卿陆续走进全县12所中小学,累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100余场次。

  1942年,19岁的吴绍卿参军入伍,先是担任机枪手,后来转任炮手。沙场征战,他的双耳受损严重,晚年被耳鸣困扰,仅能听见近处的大声交谈。

  “我希望通过一个老兵的亲身经歷,让孩子们感受到那段血与火的歷史。”吴绍卿回忆,第一次受邀為师生讲课,自己心裡还很忐忑。当讲到自己“揣着两个窝头去打仗”的故事,台下学生瞪大眼睛听得格外认真。课后,孩子们围在他身旁,轻轻抚摸他手臂上那道月牙形的疤痕。从那以后,“课外红色辅导员”便成了吴绍卿的全新“名片”。

  一次授课后,一名五年级学生提问:“用机枪能把飞机打下来吗?这不是‘抗日神剧’裡的情节吗?”突如其来的问题让吴绍卿很惊讶,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让一代代青少年了解真实的抗战歷史。

  此后,吴绍卿在授课教案中补充了作战装备的性能参数、战役战斗的时间线、牺牲战友的故事等诸多细节,让学生们更加清晰地感受战场的残酷,也更加明白那些时代久远的牺牲,不仅仅是“英雄”二字所能概括,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盛世。

  “吴老对每一堂课都准备得很充分,孩子们听得认真,才会入心入脑。”安岳县人武部政工科干事周强说,吴绍卿用真实的故事唤醒学生对“家国”“责任”的朴素情怀,让这份情怀从懵懂的感动转化為铭记歷史、担当奉献的坚定力量。今年下半年征兵,20余名青年受到吴绍卿的感召选择报名参军。

  今年春天,保健医生拿着吴绍卿的体检报告,严肃地与他家人谈话:高血压、听力重度受损、心臟功能退化……吴绍卿的身体已不适宜参加长时间活动,“激动或劳累都可能有危险”。经过家人劝说和反復思量,吴绍卿同意新学期讲述最后一堂课,然后将接力棒传给儿子。

  刚一开口,吴绍卿的声音就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吴天明赶紧递上温水:“爸,慢点说,别着急。”吴绍卿只是摆了摆手,继续讲道:“那时候我们没饭吃,就揣两个窝头打仗﹔没弹药,就拼刺刀……没有一个人退缩,因為我们知道,身后就是乡亲,是祖国。”

  授课结束,吴绍卿望着台下充满朝气的面庞,如往常一样敬了个军礼,语重心长地说:“我老了,以后不能再给你们讲课了。爷爷的‘最后一课’讲完了,但你们的‘人生课’才刚刚开始,一定要好好读书,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一年级新生唐一兮和几位同学上台,為吴绍卿献上鲜花和亲手制作的卡片。“吴爷爷,谢谢您给我们讲这段故事,我们会记住的。”“爷爷,这是我画的画,祝愿您身体健康!”

  “父亲的‘最后一课’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吴天明说,刚刚结束的暑假期间,自己带着儿子整理了40余年间倾注父亲吴绍卿心血的所有讲稿,装订成册。自己也会带着他的期望,让这些鲜活故事一代代传下去。(吴波、常志彬)

  2日上午,浙江省义乌市楂林小学举行开学典礼暨“英烈班”命名大会。来自6个年级共30个班级的学生代表,接过以英烈命名的班级牌。学生们听到自己所在班级对应的烈士名字,高声答“到”。

  楂林地处义乌市东北部,四面环山。楂林小学这所百年老校,曾走出4位地下党员和12位抗战烈士。抗日战争时期,该校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成立学生抗日自卫大队,组织进步学生秘密传递情报。

  自1943年8月成立抗日武装坚勇大队起,楂林便成為诸义东边区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域。义乌市新四军研究会工作人员介绍,坚勇大队自创建到北撤的两年多时间裡,歷经大小战斗30多次。断交通、攻炮楼、杀鬼子、歼偽军、打顽匪、除汉奸、反恶霸……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烈篇章。

  為班级命名的烈士,多為坚勇大队成员。楂林小学坚勇长廊内,展板上记录着坚勇大队奇袭军需库、首战告捷、智取飞凤、顺手牵羊、引蛇出洞等抗战故事。“一个个英雄人物扎根学生心田,成為他们成长道路上学习的榜样。”校长陈孙宾说。

  开学典礼现场,金平欧烈士的儿子金忠祥、蒋贤礼烈士的儿子蒋义生等向学生讲述英烈故事。“我父亲是坚勇大队成员,后来被任命為中共金萧地委诸义东特派员。”金忠祥说,“孩子们,你们要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担起保家卫国的使命。”

  “1944年4月,骆守宝被日偽军抓捕。面对敌人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他不肯透露党组织的任何信息,牺牲时年仅32岁。”台上,蒋义生讲述中共诸义东县委委员骆守宝烈士的光荣事跡。

  “英烈事跡就是‘开学第一课’的最好教材。”“英烈班”命名活动的发起者、烈士遗属叶庆华说,自己既是一名军嫂,也是一名现役军人,对於红色故事有着强烈的情感共鸣。2014年,了解到楂林小学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她联系义乌市人武部、义乌市教育局和浙江省新四军歷史研究会金萧分会,借开学之机举行“英烈班”命名活动。

  近年来,楂林小学还邀请抗战老兵、驻军部队优秀军人代表来校讲授红色故事,组织师生前往烈士陵园祭扫革命英烈,开展“我為军烈属送画像”活动。

  红色“英烈牌”挂在30个班级教室门口的显眼位置,上面印有英烈照片和先进事跡。“英烈的名字,就是我们的信仰。他们深深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另一种方式与我们同在。”楂林小学五年级学生楼馨宇说。(蒋震、张沉欣)

  9月1日,阳光洒满位於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的佳克学校,操场上交织着清脆嘹亮的童声与鏗鏘有力的口令。武警贵州总队黔西南支队官兵,以“强军有我·筑梦未来”為主题為新生上“开学第一课”。

  2022年,佳克学校挂牌“八一爱民学校”。学校专门在操场开辟一块区域,由武警黔西南支队援建军事体验区。

  “平衡木太有意思了!我还要再来一次!”学生林晓阳在官兵的保护下完成平衡木训练,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注意!低姿匍匐前进!双手要用力,身体贴近地面!”在战术训练区,武警官兵指导30余名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展开激烈角逐。虽然孩子们动作稍显吃力,但他们的眼神格外坚定,透着不服输的韧劲。

  在装备体验区,学生们围成一圈,眼中写满好奇。“叔叔,我能摸一摸吗?”一年级新生周子航问道。战士林坤杰拿起身旁的步枪,耐心指导。

  这时,操场上空传来无人机螺旋桨的轰鸣声。“快看!那是什麼!”有学生指着天空大喊,越来越多人围了过来,抬头张望。

  “屏幕上是我们的教室!”随着一声惊呼,孩子们的目光投向战士李梓良手中的屏幕。李梓良操纵一架无人机掠过教学楼,实时拍摄画面回传到手中屏幕上。

  “这些装备平时只能在电视裡看到,今天能让孩子们零距离接触、亲身体验,真的太有意义了。”班主任张玉涵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模样,感慨道,“这样一堂军事体验课,胜过千言万语,希望能在更多学生心中播下崇军尚武的种子。”(周发江、侯鲁晋)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