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近年来,淮上区深耕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合力,以精准服务回应民生需求,以多元共治激发社区活力,党员成了小区建设的“主心骨”,曾经困扰居民的电动车充电难题得到妥善解决,外卖快递小哥化身社区治理的“移动探头”……一项项治理举措落地生根,一个个民生痛点迎刃而解,这些变化正是淮上区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的生动缩影。
在淮上区桃花园社区的公告栏前,党员志愿者李先生正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胸前的党员徽章在晨光中格外醒目。“现在小区裡大事小情,党员带头干,群眾跟着上,这‘红色物业’就是咱的主心骨!”他口中的“红色物业”,正是淮上区把党组织建在治理最前沿的生动实践。
在桃花园社区,“红立方”品牌深度驱动“红色物业”发展——物业党支部牵头成立“话说桃事”服务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创新“英雄榜”制度提升服务品质,社区邻裡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等让精细化服务浸润人心。桃花园社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為“红色引擎”,通过责任压实、服务优化、监督强化三维精准发力,构建起全域覆盖、多维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持续提升群眾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党建品牌引领下,催生了桃花园社区的深层“善治”实践。為及时响应居民诉求,该社区建立27个楼栋微信网格群,“电梯报修”“政策咨询”实现秒级对接,同步开展党员议事会、居民代表大会等多维协商,让治理始於“善应”民声。针对安置小区特殊情况,社区聚焦“一小”看护难题,依托党群阵地开设假期兴趣班﹔联动共建单位打造“一老一小一新”特色服务,将“独脚戏”变為多元“大合唱”,以“善解”激活治理合力。社区悄然活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手工制作、绘本阅读轮番上演,老年教学点与新就业群体“淮畔新港湾”传递社区温度,以“善為”改善点滴民生,匯聚幸福暖流。
作為区域治理的重要阵地,小蚌埠镇建立“书记领衔抓总、包保常态联村、任务闭环管理”三级责任体系,依托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常态化剖析指导52个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及党员“活力工程”实施全过程纪实管理,确保压力精准传导、责任贯穿全过程,為治理创新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
在责任体系支撑下,小蚌埠镇聚焦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精心打造“一域一品”红色服务品牌集群。桃花园社区“红立方”品牌引领治理创新,荷花园社区“廊亭漫谈”畅通民意,桂花园社区“七彩连心卡”精准对接需求,5个社区高标准建成“淮畔新港湾”阵地,串联形成“15分鐘党群服务圈”。依托品牌集群效应,各社区整合医疗、社会组织等资源组建服务联盟,开展健康义诊、困难帮扶等活动30余场次,惠及群眾1400余人次。
小区路面硬化、公共设施维修、解决飞线充电……小蚌埠镇深入实施党员“活力工程”,通过设岗定责,為400余名无职党员搭建服务平台,认领10余种服务岗位,服务群眾3000余人次,累计解决40余件群眾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驱动基层治理从“内循环”向“联动化”跃升。
近年来,淮上区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构建起严密的治理支撑体系。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治理全链条,因地制宜创设“党群连心站”“党员驛站”等多元平台,持续拓宽服务半径。截至目前,淮上区成立业主委员会38个、环境与物业管理委员会18个,覆盖56个物业管理区域﹔所有住宅小区全面实现物业服务、小区(网格)党支部、党群服务站三个“全覆盖”,一张严密高效的红色治理网络已在淮上大地织就。
党群关系越发密切、邻裡之间更加和睦、和谐社区日益发展……淮上区坚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基层治理模式,通过精准对接群眾需求、整合多元主体力量,接“断点”、击“痛点”、攻“难点”,不断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具实效。
针对群眾反映强烈的电动车充电难题,国购广场社区坚持“三位一体”工作法,联合物业、业委会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集居民意见,精准摸排电动车保有量及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建设方案,新增智能充电桩210个、防雨车棚13处,能满足400余辆电动车充电需求。“现在停车充电方便又安全,楼道也整洁多了。”居民刘女士的点赞印証了工作成效。物业经理也表示:“充电设施完善后,飞线充电现象减少80%,安全管理压力明显减轻。”
在淮滨街道外滩花园社区,一件件民生“小事”正在演绎基层治理的“大文章”。社区党委积极打造“15分鐘便民服务圈”,其中“爱心裁缝铺”已累计服务居民386人次。志愿者张师傅自带缝纫设备,每日准时“坐诊”,為居民提供衣物缝补服务。“张师傅手艺好又耐心,我的旧衣服经他改造像新的一样。”居民李阿姨赞不绝口。更贴心的是“心灵港湾”心理咨询室,这裡不仅有舒适的环境,还有专业心理咨询师团队,已开展心理辅导100人次、专题讲座20场,成為社区居民的“心灵加油站”。
最受群眾欢迎的是“你点我派”三单服务模式。这个创新机制构建了“群眾点单-社区派单-多元接单”的服务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已精准对接居民需求1000余件。从家电维修到法律咨询,从老人照护到儿童托管,各类民生需求都能得到快速响应。
為保障区域安全,维护民生底线,淮上区建立“网格排查+专项治理”工作机制,完成19个小区消防设施改造,对56个小区开展外墙脱落隐患专项排查,累计整治隐患点725处,维修面积24425平方米。同步推进智慧安防建设,新增安置小区监控探头1000多个,实现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切实提升小区安全指数。
基层治理的温度来自对群眾需求的精准把握。从硬件改造到软件升级,从解决“急难愁盼”到关注“心灵需求”,淮上区用绣花功夫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在这裡,每一项民生工程都成為密切党群关系的纽带,每一次贴心服务都在詮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初心,真正让群眾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街道路面石球发生损坏。”“小区楼梯间裡有杂物堆积。”在一款由明珠社区开发的“先锋骑手”小程序中,辖区内外卖小哥正热心地将送餐时发现的问题一一上传。
近年来,随着淮上区开展“骑创文明”行动,越来越多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参与到基层社区治理和城市文明创建工作中。淮上区开发“先锋骑手”微信小程序设置了“随手拍”功能模块,骑手们隻需通过手机APP,就能随时随地将发现的安全隐患、环境臟乱等各类问题拍照上传,事件上传后,后台管理员根据事件发生地、事件类别、难易程度,按照“小哥点单、部门接单、职能部门联合属地处理”模式进行派发事件。
“為了进一步激发骑手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我们依托‘先锋骑手’小程序实行积分兑换制度,将骑手参与基层治理的情况量化為具体分数,採取‘专人管理、季度公示、年终考评’模式,以一年為一个积分周期,实行一人一册、一事一记。”淮上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骑手每上报1条有效线索积10分到30分,参与文明劝导、助老服务等活动可获20到50分,建立“奉献一积分一回报”的良性循环体系。
目前,“先锋骑手”平台累计產生积分93203分,120名“先锋骑手”兑换雨衣、充电宝等物品。“居民生活得到了改善,积分换的物品也為我们节省了开销。”外卖员高先生表示,这种奉献、积分、回报的良性循环,让骑手们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认可和回馈,有效提升了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
从“满天星”到“一团火”,淮上区通过党建引领成功激活新就业群体的治理潜能。如今,354名“先锋骑手”活跃在各个网格中,既是民生服务的“配送员”,更是基层治理的“生力军”。他们用车轮丈量城市,用镜头捕捉问题,用服务传递温暖,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当骑手们穿梭於街头巷尾时,仙林苑社区正通过“居业物协同”机制疏通治理末梢。该社区建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月度协商制度,今年已整改物业服务问题50余处﹔引入专业社工力量化解纠纷20余次﹔更整合街道执法队伍、法律顾问等30余人组建“社区合伙人”,让治理力量穿透楼栋单元。
此外,淮上区广泛设立“小板凳居民见面会”“便民接待日”“说事墙”等社区服务平台,吸纳在职党员、退役军人、热心居民组建“贴心红管家”“夕阳红”“同心圆”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主动认领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一件件实事落地,让居民从“看客”变成“参与者”。这种“大家一起干”的治理模式,不仅解开了社区的“千千结”,更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在基层扎下了根。眼下,淮上区正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為治理效能,以“治理精度”提升“民生满意度”,书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淮上答卷”。(尤靖文 高迪)
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