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在古代,“教师节有多种形式存在。虽然古代的官方并没有规定哪天是教师节,但尊师传统深入人心,民间自发出了多个教师节。
首先,古代文化重视特定节令,例如端午节、中秋节和年节,这些节日常常被用来感谢教育工作者。其次,人们也会纪念孔子的诞辰日,将这一天作为教育纪念日。因此古代教师节分很多种:特定节令、塾师生日和孔子诞辰等等。
“三节两寿”这个成语就表达了古人在特定节日对于老师表达敬意的旧俗。“三节”是指端午节、中秋节、年节,“两寿”是指孔子的诞辰和私塾老师的生日。在很多地方,“教师节”最重视的是三节两寿:学生们都会向塾师致送银钱或者礼物,这被称之为“节敬”、“节仪”。
1931年,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发起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也被称为“双六节”,并发表《教师节宣言》,提出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增进教师修养三项目标。在全国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1938年8月8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正式决定把孔子诞辰日8月27日定为教师节,将教师节庆祝活动仪式化。
现代教师节的确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工作者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和全国教育工会主席吴玉章发表书面讲话,宣布废除国民党时代的“八二七”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二为一。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这年9月10日,全国各地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迎接教师节。国家主席李先念发出《致全国教师的信》,勉励教师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