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广东83岁传奇大佬又要IPO了

时间:2025-09-0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时间没有削弱他的判断力,反而让他更懂得,如何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企业目标,如今83岁的何享健再次聚焦公众视野,而近日安得智联赴港IPO招股书的披露,则揭开了这位

  若成功上市,这将成为83岁佛山首富何享健家族实际控制的第10家上市公司,一个年营收近190亿的物流巨头,即将浮出水面。

  1968年,26岁的他带着23名村民,凑出的5000元,在铁皮棚里创办了“北街办塑料生产组”,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起点,却为日后中国家电行业的巨变埋下伏笔。

  1980年,当全国还在为温饱奔走时,他敏锐捕捉到家用风扇的市场空白,带领团队生产出第一台40厘米金属台扇。1984年,他再次押注空调产业,引入高技术人才组建美的空调设备厂,这场豪赌,最终让美的在家电行业站稳脚跟。

  1993年,美的集团以乡镇企业身份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首家改制上市的乡镇企业,此时的何享健不过50出头,却已展现出超越时代的商业嗅觉。

  2012年,70岁的何享健选择退居幕后,将帅印交给职业经理人方洪波。这一决定在当时引发诸多猜测,有人认为这是企业家对权力的明智放手,也有人质疑他是否在规避企业转型的风险。然而这位被称为“穿西装的刘备”的商人,从未线月,美的集团在港交所挂牌,

  310亿港元的A+H股架构背后,是何享健家族对资本市场的深度布局。彼时外界才意识到,这位佛山首富的棋局,早已超越了单一企业的范畴。从最初的家电制造,到如今覆盖智能家居、新能源、机器人等多个领域的科技集团,美的已进化成年营收4090.84亿元、归母净利润385亿元的全球巨头。从1968年集资5000元,创办塑料生产组,到如今掌控近6640亿元市值的上市公司集群,

  A股奠定了家电主业的资本根基。小天鹅、威灵控股等细分领域龙头的上市,完善了白色家电的产业链布局。近年来,库卡机器人(德国上市)、科陆电子等科技型企业的加入,则标志着美的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算上即将上市的安得智联,正好凑齐“第十个IPO”。这份成绩单,在国内企业家群体中,实属罕见。

  ,却在2017年迎来命运转折。随着美的集团宣布向智能化转型,安得物流正式更名为安得智联,战略定位提升至智慧物流。自那之后,安得智联试图走出美的,向外部市场扩展。

  之路,似乎却并不顺利,其间经历了三次闯关两次失败的曲折历程。2009年,还名为安得物流的它首次尝试登陆创业板,却因与母公司关联交易比例过高遭否决,彼时美的集团贡献了其90%以上的收入。2013年随着美的集团整体上市,其独立上市计划

  直到2017年美的集团宣布战略转型,上市计划才再次提上议程。2023年7月,美的董事会通过分拆安得智联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议案,同年12月向安徽证监局递交上市辅导备案,但在2024年1月发布第四期辅导工作进展报告后却突然撤回申请,最终在今年4月29日宣布转战港交所。转战港股的决策,既是对估值体系的妥协,也是战略升级的必然选择。一个重要原因是,安得智联的物流科技属性,在A股体系中容易被家电主业掩盖,市盈率长期低于可比公司。

  尽管公司近年来业绩表现亮眼,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141.73亿元增长至186.63亿元,净利润从2.15亿元提升至3.80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108.85亿元同比增长20.2%,

  A股闯关失败的关键因素,也促使公司加速外部市场拓展,目前已服务超过9000家企业客户,管理仓储面积逾1100万平方米,可调派车辆运力58.6万辆,形成覆盖全国100%乡镇的末端网络。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递交招股书前夜,安得智联完成了一轮引人注目的Pre-IPO融资:

  虽然通过引入海信等战略投资者,将关联交易比例从40%以上降至36%左右,但2025年上半年来自美的的收入仍占40.4%,这种高度依赖母公司的情况,也是其A股上市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美的在4月底的一份分拆预案中直接表示:“安得智联对本集团关联销售产生的收入及毛利占比较高。”与此同时,美的还预计安得智联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与其保持较大规模的合作。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盈利能力与行业头部企业的差距,尽管营收规模已突破186亿元,

  过去三年,安得智联的毛利率维持在7%左右,盈利能力不算突出。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6.8%、7.3%、7.3%。虽然净利润增长较快,但毛利率低,意味着其盈利空间有限。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正在持续加剧,

  依托电商生态持续扩大市场份额,菜鸟网络加速全球化布局,顺丰深耕高附加值供应链服务,而同样从家电企业孵化的日日顺,虽冲刺IPO未果但仍保持强劲竞争力。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安得智联要在这片红海中脱颖而出,需要更清晰的差异化定位。安得智联,虽然通过“1+3”模式创新,实现了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链路覆盖,但

  这对本就承压的利润率提出更大挑战。此外,港股市场虽然对物流科技企业给予更高估值,但同时也更关注企业的独立成长性和盈利质量,安得智联需要向投资者证明,其能够在家电行业之外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虽然Pre-IPO融资后美的持股比例降至52.94%,但董事会成员多数仍具有美的背景,这种人事安排,可能影响资本市场对其独立运营能力的判断。未来,如何在展现成长性的同时,化解市场对其独立性和盈利质量的质疑,将成为其IPO成败的关键。毕竟,安得智联能否成功上市,不仅关系到美的集团的资本运作,更关系到何享健家族的资本帝国能否进一步扩张。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