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让更多人与科学“相遇”(链接)

时间:2025-08-0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细胞治疗重大疾病现状与展望”“蝗虫群聚信息素的发现、生物合成与应用”“地球演化与地震灾害”……7月中旬,“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走进内蒙古自治区,来自中国科学院的6位院士带来兼具前沿性与实用性的讲座。

  本世纪初,时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现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局长的沉保根,参加了多次会议讨论。“大家达成共识,院士除了开展科研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还应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上发挥更大作用。”沉保根说。

  2002年12月,在周光召、路甬祥等院士专家倡议下,中国科学院联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同发起和组织“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至今线下线上已惠及上亿人次。

  20多年来,一大批院士专家深入大中小学、工矿企业、党校机关、乡镇农村等地。“我们以需求为导向,根据地方实际和公众关切,邀请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结合自身研究、区域发展和受众特点等进行科普。”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科学普及与学术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鸿钧看来,活动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3方面:一是聚焦国家需求,为区域发展、学科建设等建言献策;二是聚焦重点人群,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三是聚焦科技热点,及时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相关科学问题。

  “我曾经到一些欠发达地区、偏远山区的中小学做讲座,那里的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和对科学家的崇敬,令我印象深刻、深受感动。”高鸿钧说,“一些当年听报告的孩子已经加入科研队伍,这让人欣慰。”

  2023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对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提出殷切期望。2023年9月2日,“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正式启动,行动号召两院院士“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面向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活动”,实现“每年有千名以上两院院士参与千场以上科普活动”的目标。

  “科学与中国”数字化管理与科普服务平台也于同日上线并投入使用,该平台旨在实现院士科普资源的长期保存和高效利用,为高质量科普资源惠及更广大民众提供全面、融合的数据资源。

  “今后,我们将花更大力气引导青少年爱上科学、投身科学,把科学的梦想‘种’进更多孩子的心田。”沉保根说。

  人民网北京8月1日电 (记者王绍绍)在山东一家危化品仓库的智能作业区,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正稳健地托举着20公斤的不规则钢件,通过足底六维扭力感知阵列自适应倾斜坡道,其双臂搭载的红外热成像系统同步扫描罐体温度——这是重载机器人在高危场景的日常作业画面。 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硬核担当”,这类具备全身协同智控能力的重载机器人,正在重塑全球高端装备竞争格局。…

  人民网北京8月1日电 (记者王绍绍)从河北“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休闲邀约,到云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诗意表达;从贵州“村超”、江苏“苏超”引发的全民狂欢,到演唱会、音乐节掀起的消费热潮,如今的文旅产业正以多元形态融入城市肌理,成为拉动实体经济的新引擎。 当前,文旅经济的“热度”已显现出强劲动能。…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